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综合其它>三国之化龙> 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

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

  伊籍终究还是连夜启程返回了襄阳。
  虽然伊籍是百般的不愿,但在李易咬定了,不给他一个毛玠杀了祭旗,一切就没得谈的情况下,伊籍也只能硬着头皮应下了。
  其实伊籍挺纳闷的,李易就算对曹操有气,完全可以在曹操勾结袁术这件事情上作文章,根本没有必要盯着一个区区毛玠不放。
  杀了毛玠不光对刘表名声不好,同样也是败李易的人品,怎么看都不划算,而且以李易的智慧,也不该如此。
  于是,思来想去,最后伊籍觉得最大的可能,多半是李易想给他家里那位据说美得冒泡的女人出口恶气。
  唏嘘了一声少年风流,然后伊籍就开始琢磨,为了让李易在之后的战事中好好出力,或许可以让刘表给他物色几个美貌女子送过去……
  李易如果知道了伊籍已经将他的用意歪到了女人那方面,肯定是要笑到肚子痛的。
  的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对于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李易更是格外钟爱,但李易可还没到色令智昏的地步,别说貂蝉没有撺掇李易杀曹操的使者,就算撺掇了,李易也不会答应。
  毛玠是什么人,李易对毛玠的生平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有两点,李易却是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奉天子以令不臣”这样的话,三国时候有好几个人都说过,曹操被人称为奸雄也跟这句话有很大关系,而给曹操提出这一纲领的正是毛玠,而曹操也确实是按照毛玠说的去做了,并且也借此在争霸的中前期取得了很大的优势。
  李易是否要走曹操的路线,暂且不说,重要是历史已经证明,毛玠当初给出的方针是极为适合曹操的,可谓是曹魏版本的隆中对,仅凭此一点,说毛玠是大才绝不为过。
  还有就是因为毛玠为官正直清廉,后世有人给了他一个“反腐斗士”的外号,再次给毛玠加分。
  李易作为主公,又是“创业”阶段,他需要笼络人心,所以对手下人是不能太苛责的,给人的形象也是宽以待人那种,可这样短时间内还好,如果时间久了,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个别与李易亲近的官员恃宠而骄,仗着李易的重视与庇护贪赃枉法,欺压良善。
  李易自然可以严厉处罚那些人,明正典刑,但人心何其复杂啊,李易对手下人纵容,有人会肆无忌惮,李易对手下人太过严苛,还会有人认为李易凉薄,进而离心离德。
  所以,廉政这件事李易是肯定要做的,但他不会亲自下场,于是呢,李易就需要一个铁面无私的判官,让他去维持官场风气,敲打那些踩过线的人,同时也将那些人的仇恨带走,而李易只要在某人被砍了脑袋时候来一个泪如雨下或者食不下咽就好,这样既能显得他有情义,又可以达到惩治不法的效果。
  李易身边也就诸葛玄勉强适合这个角色,但诸葛玄性格太柔,且身体不好,不是长久之计,李易一直都在另寻他人,所以,当听到毛玠出现在襄阳,李易一点都不气恼曹操的算计,反而是大笑三声,感谢曹操给自己送来了未来的反贪局局长。
  于是,伊籍一来南阳,李易就把毛玠当做了谈判目标之一,而且是必须达成的目标,只是为了省去麻烦,李易才不得不以祭旗的名头将毛玠要来,至于之后怎么将毛玠留下,李易倒是还没想好,不过他自己估计,毛玠现在应该还不至于为曹操出生入死,想来劝服毛玠不难,如果不成,那就先关着好了,养上三五年不信他不服软。
  在送走伊籍之后,李易又连夜去见了袁术的使者韩胤,然后几乎是毫不掩饰的将他之前与伊籍的话坦白了一遍。
  这是李易早就想好的,以他私下里和刘表的谈判往来,肯定会走漏一些风声,如果让袁术察觉到什么,肯定会对他加强防备,所以,李易干脆就不做掩饰,主动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袁术,当然,关于最终目的方面,李易自然是有另外一套说辞:
  襄阳城池城高水深,袁术大军强攻,虽然能够攻克,但势必耗时甚久,且死伤无数,至于所费粮食物资,更是难以计算,甚至,袁术一旦在襄阳城下拖延太久,等朝廷那边做出应对,大局上很可能就不再是袁术占优了。
  于是,李易就提出了他的“妙计”,假意协助刘表出兵抗击袁术,然后以援军之名接管襄阳部分城防,只要随便占据一个城门放袁术大军进城,襄阳城也就唾手可得。
  韩胤听看李易的“妙计”,是真的激动坏了。
  袁术在拿下安陆后之所以没有迅速进军,正是考虑到襄阳城的坚固不好攻打,所以就想着拖延一下,一方面修整军队,另外则是引诱刘表主动派军来攻,尽可能的在野外战场上削弱襄阳守城兵力,同时也借此进一步的打击荆州军的士气。
  可现在有了李易的“妙计”,袁术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作为使者的韩胤连连表示要向袁术为李易请功,但李易却很贴心的表示,这件事算是他与韩胤两个人一起想出来的,事成之后大家都有功劳。
  韩胤那叫一个开心啊,差点就把李易当做自家亲兄弟了,殊不知,这只是李易担心韩胤不肯出力劝说袁术,给他下的毒饵罢了。
  不过,在最后说到具体出兵日期的时候,李易却是与韩胤的看法发生了分歧。
  韩胤是想让李易尽快实行计划,在最短时间内拿下襄阳,但李易却是表示,计谋虽好,可想要刘表完全相信他,或者真的下决心求助,却是不容易的,所以,李易的建议是,过段时间就让袁术发兵,先沿路打掉黄忠与张虎的两路兵马,然后陈兵襄阳城下,每日里虚虚实实,或是真的攻打,或者佯攻,总之就是不断的给襄阳施压,彻底将刘表逼到绝路,等到那时李易再带兵过去,刘表必然就像是逆水之人一般,绝对会死死的抓住李易这道生机。
  韩胤一想,觉得有理,于是事情就这么说定了,第二日一早,便带着这个消息匆匆回去与袁术见面。
  其实,韩胤此来是还有个任务的,那就是打探一下袁涣的行踪,
  因为袁涣在发信让袁术给曹操运送军资之后,整个人就消失了,对于这件事,袁术自然不能放着不管。
  首先,袁术就怀疑到了曹操身上,可派使者过去之后,曹操根本不承认曾向他索要兵甲的事,袁术非常的生气,但没证据,也不好直接指责曹操,便让韩胤顺道问问李易这边是不是知道些什么消息。
  而李易自然就是一问三不知了,韩胤原本还想细细探查的,但得到李易给出的妙计,并且分了他一半功劳之后,袁涣的事情也就撂倒脑后,不怎么在意了。
  送走了韩胤之后,李易没有着急就荆州事情做出什么动作,对于刘表那边他也没催促,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书院最后的建设当中。
  原本因为荆州战事比预期的早,李易是想把书院的事情往后放一放的,不过贾诩却是坚决反对,表示什么事情都可以缓,唯独书院之事不能缓。
  李易起初不解,但在贾诩私下里对他说明之后,李易才算是明白了贾诩的“苦心”。
  之前贾诩给的书院学生名额,李易看过,基本都是他手下人的家中子弟,其中又以军中子弟尤为突出,毕竟军中的人多啊,文官们一共才几个。
  而贾诩之所以坚决反对李易将书院招生延后,为的就是那些军中子弟。
  教育那些孩子,是培养人才,拉拢人心,让将士们可以安心的踏上战场,这是李易的本意,但在贾诩口中,这同时也是通过一种两厢情愿的温柔的手段让那些人的孩子,或者弟弟,给李易做了人质,从而保证了他们在战场上的绝对忠诚!
  李易听了贾诩的话后,稍稍纠结了一番,拍着贾诩的肩膀说了一句“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然后就果断将书院的事情开始往前提。
  当然,对于所谓的人质一说,不管是李易还是贾诩,之后都再不曾与人提起,毕竟这事摆到明面上实在是伤感情。
  在此之前李易心里还有着将来把书院搬迁到襄阳去的想法,现在这个念头也没了,毕竟有些事情,安排的远一些,才更加的保险,不是么?
  五月,初三。
  虽然是一大早,可今日的宛城却是格外的热闹。
  书院在数日前就已经落成,经过黄承彦的卜算,最终将开山门的日子定在了初三这一天。
  为了给自己造势,李易也是铆足了劲,不光将宛城里头那些世家大族一个个全都喊来观礼,就连周边一些县城的,李易也都派人去请。
  这些人也算给面子,基本全都来了,至于各别没来,还不打招呼的,李易也不生气,反正等他当上荆州之主,肯定是要挑几个人来薅羊毛的,不是么?
  文聘走在石子小道上,不时与周遭相熟的人打着招呼,他是受邀前来观礼的,一身常服,没带什么随从,只有一个少年给他引路,却是黄忠的儿子黄叙。
  黄忠与文聘之前同在襄阳为将,两家人自然是认识的,算起来黄叙还是文聘的晚辈,所以意外相见之后,黄叙自然就给文聘当起了导游。
  文聘也是这时才知道,黄叙竟然拜入了张机与华佗门下,转行做起了医者,而且,目前已经在书院中任职,是他那两位厉害老师的“助教”。
  文聘一开始是有些唏嘘的,毕竟黄叙可是将门之后啊,黄忠的一身武艺,他也是佩服不已,但再想想黄叙的身体情况,也就释然了,而且黄忠知道的话,对这个结果应该也是满意的,当前,前提是李易以后别拿他儿子做人质……
  文聘正想着事,就听黄叙在旁说道:“叔父请看,这边就是医学堂,是书院中最先落成之处,而且,早在年前,两位师父就已经按照主公之命挑选上百少年人进行教导,按照师父要求,那些师兄弟虽然还不能出师,但寻常外伤处置已是没有大碍,倘若有战事发生,只要让这些师兄弟随军出征,可大大减少战后伤患人数,主公说了,兵者,凶器,医者,仁心,只有两者齐下,方能刚柔并济,成就仁义之师,成就不败之军!”
  文聘听得暗暗点头,他虽然只是口头上答应给李易效力,还没真的任职,但通过前后得到了一些消息,对李易的了解也加深了许多。
  李易这人心狠,眼睁睁的看着江夏被打烂了,但他就是能安坐不动。
  同样的,李易这人的心也很善,对治下的百姓军卒全都很好,特别是几次交谈,问询李易将来用兵之策,文聘发觉李易很像始皇帝时候的王翦,非常不喜用人命去堆砌胜利,不管那人命是自己这边的,还是敌人的。
  此外,文聘心中还有些凛然,既然很久之前李易就开始为军中准备这些医者,难道说当时李易就已经预料到了荆州的战事?
  摇摇头,文聘将这个念头抛开,事已至此,再想哪些有什么用?
  看了眼不远处的医学堂,文聘又将注意力放在了黄叙身上,问道:“你这就认襄侯为主了,难道就不怕你父亲骂你?”
  黄叙先是一愣,然后露出笑容,理所当然的说道:“襄侯年岁只比叙略长,却是英明神武,才华,气度,格局,谋略等等莫说叙不敢仰望,纵然刘使君与襄侯相比,也是逊色太多。”
  “而叙乃薄命之人,却有幸遇到如此英明之主,若不能跟随,将来死不瞑目,至于家父……家父眼光不是小子能比,自然看得更加透彻,又岂会生气?”
  在南阳的几个月,李易虽然没有刻意给黄叙洗脑,但黄叙日日目睹着李易这个穿越者的种种行事,还有李易招揽来的那些人才不断努力带给宛城的变化,黄叙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化化成了李易的粉丝。
  毫不客气的说,要不是李易这边的计划不能打乱,黄叙估计早就主动申请去策反他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