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双鹰旗下> 十三、德国造船厂

十三、德国造船厂

  李海顿在德国吕贝克看中了一家地理位置不错的小造船厂。
  说实话,在奥地利开办造船厂并没有在德国这么有前途。这个年代,德国海军才刚刚起步,而且提尔皮茨提出扩大德国海军的方案——《海军法》还没有被议会通过,在这之后,才会迎来德国造船业的黄金时期。
  目前在德国的私营造船厂中,只有但泽的硕效造船厂和斯德丁的伏尔铿造船厂有建造大型铁甲舰的经验,另外新兴的日耳曼尼亚和威塞尔造船厂也为海军建造过小型舰只,而汉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则刚成立不久。
  第二帝国的三家海军造船厂由于成本过高,很快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总的来说,德国的造船业才刚刚起步,还是大有可为的。
  “很惭愧,我们的造船厂规模很小,只能建造过一些木质的机帆渔船和吨位不大的木质短途货轮。现在德国的造船业竞争激烈,小的造船厂根本无法与那些大的造船厂竞争,只能接到一些那些大船厂看不上眼而且油水很小的订单。确实,我有意将这家船厂给卖出去。”船厂主林克是位四十多岁,身材微胖,头顶略秃的中年人,但却很诚实,而且很有经验。
  确实,林克说的不错,北海造船厂只是一家规模很小的造船厂,只有两座500吨的木质船台和一座小型泥船坞,设备老旧,缺少金属加工车间,根本无力建造钢质轮船。
  但李海顿只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还有船厂的名字——北海造船厂在100年之后还曾建造过性能优异的勃兰登堡级反潜护卫舰和布伦瑞克级导弹护卫舰,还有212级常规动力潜艇,当然,它肯定不是现在这家造船厂。
  不过,李海顿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林根先生,我们准备在德国投资造船业,事实上我们计划在德国新建一家一流的造船厂。不过,我们缺少一个合适的管理者,经过考察,我们认为您是一个可靠的合伙人。所以这次我们来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全盘收购您的船厂,而是准备向您的造船厂增加新的投资,用来增加设备和扩大规模。”李海顿说道。
  “投资?”林克有些疑惑地看着面前这位来自奥地利的贵族,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他仔细想了一会儿,这事怎么看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坏处,于是问道:“弗雷德里希先生,您准备向船厂投入多少资金?”
  “嗯,前期计划是900万马克。”李海顿稍微停顿了一下,“当然,如果不够,还可以追加。”
  “500万?”林克吓了一跳,他的造船厂总共价值也不会超过9万马克,这样他在船厂才只能拥有百分之一的股份。
  “您不用担心,您现有的船厂会作价15万马克,您将先拥有百分之二的股份。另外,如果船厂经营顺利,我准备拿出百分之十的股份奖励给船厂的主要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当然也包括您,林克先生。”李海顿说道,他先给林克吃颗定心丸,然后再画了个大馅饼,这样他肯定会为了船厂而拼命工作。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船厂作好了资金转入和股权变更手续。而跟随李海顿而来的设计师们经过测量,作出了今后船厂的大致规划。详细的投资计划需要在两个月之后才能出来,不过,林克可以根据这份规划先期购买下船厂周围的土地了。
  李海顿的计划很大,今后的规模可能会更大。
  基本的规划要求为岸线700米以上,占地面积1600亩,需要新建独立的办公楼、放样车间、金属加工车间、动力车间、木料加工车间、电器车间、一座小型的炼钢和轧钢厂、自备发电厂、各种材料仓库等等,当然船台、船坞和舾装码头等更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
  对于如何兴建一家造船厂来说,李海顿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伊斯莱亚造船厂的规模可以说已经不次于目前德国的任何一家造船厂,他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在德国也新建出一家与伊斯莱亚造船厂规模相当的造船厂出来。当然,这家船厂的大部分工人、技师、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都需要在德国招募,而且管理人员也需要大批的德国人。
  作为一个标准的军火商,李海顿当然很早就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化学工厂,专注于生产一种比苦味酸炸.药更安全的黄色炸.药——威尔布兰德先生在1963年就发明出来的,却一直没被人注意到的**,即**。
  作为炮弹主要的填充药,苦味酸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在与金属接触时产生的苦味酸盐,在遇到撞击里很容易发生爆.炸,而且苯酚的生产成本也比甲苯要高得多。
  李海顿注意到一个问题,世界上主要的硝石产地都被控制在英国人或美国人手里,如果爆发战争,德奥等国将会面临硝石短缺的尴尬局面。在后世,一个中学生都会在实验室里学习到硝酸铵的合成过程,但现在是十九世纪末,门捷列夫先生发现的元素周期表上目前只有排列了78种元素。
  李海顿如果想,完全能够成为一个能比肩门捷列夫的伟大化学家。
  但这种事还是算了吧。
  他现在需要与工厂里的化学家们探讨一下一个新的项目——开办一家合成氨和氯碱联合企业。
  他准备让他的化学家们研究出一种新的低成本制造硝酸的方法,新的合成氨工艺,纯碱,碳酸铵——中国伟大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联合制碱法。
  纯碱是一种基本而且重要的化学原料,被许多行业比如玻璃、化工、石油、冶金、建筑材料、纺织等等,但它的生产专利却被由法国、德国和英国少数几家公司组成的苏尔维制碱联合会所垄断着,他们由此而获得了近百年的高额垄断利润。
  直到侯先生公布了它的制造方法。
  而李海顿却不准备这么做,具体的细节他不清楚,但只要给这些化学家们一些启示,他相信很快就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新的技术总是代表了很多东西,当然,主要是钱——足够高的利润,当它还没被别人研制出来之前。
  李海顿可以想象合成氨技术所造成的冲击,它代表着那些垄断硝石市场的英国公司和美国公司的倒闭,这点足够让他有更大的干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