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51节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51节

  皇上迷糊,看一眼徐景珩,徐景珩面不改色:“他们自己不会,还不知道学习,所以羡慕皇上。”
  皇上一听,有道理,专心手上的动作。
  皇上长得胖嘟嘟的,白嫩嫩的,玉娃娃的一张脸,穿着粗布衣服更凸显本人的光华,站在大铁锅前面,还没有铁锅高,就踩着一个凳子,徐景珩一个动作,皇上一个动作,稚气满满的,别提多喜人。
  比较老的酸枣树芽片,放到蒸锅中蒸制二十分钟,出锅后放到笸箩中晾晒,待八成干时用手搓制成团,下铁锅烘炒……这要等明天看天气再折腾。
  两片叶的新鲜嫩芽,直接用生铁锅杀青炒制,用手前后两到三番,如同制作绿茶的方法,但不要用茶油润锅……这就是皇上在做的活儿。
  北京城,帝都繁华,尽管有死气沉沉的理学压制,在吃穿住行方面,还是有自己的讲究。吃东西要讲究时令,要会吃,不是大鱼大肉,而是一个鲜物儿。而春天吃鲜,那就是吃芽儿。
  柳芽儿、榆树钱儿、花椒叶儿……凉拌、煎蛋、清炒……还有荠菜团子、白蒿拌豆腐……更有枣树芽儿炒制的茶叶。
  皇上记得,自己喝到枣树茶叶的感受,今年还要学着自己炒茶。
  酸枣芽儿的茶不如大枣树的嫩芽茶来的味烈,然酸枣树才是枣树的本源,大枣树是后来人为驯化的,皇上就要吃那种,古老的荆棘酸枣儿的味道,就喜欢酸枣儿茶的味道。
  皇上小小的身板儿踩着凳子稳稳的,乌溜溜的大眼睛眨也不眨,铁锅里热气升腾,所有人都感觉,皇上的身上那旺盛的生命力,就和这古老的酸枣树一般,喜乐茂盛。
  不说理学下的大明,历朝历代那么多的皇帝,真没有这般有活力的。就是不看皇上,只站在皇上的身边,都能感受到那种春天一般,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饱满,厚实,蓬勃。
  第二天上午,皇上继续忙乎蒸他的老叶子,跟着徐景珩学习,蹲在灶台边添柴看火候的架势,有模有样的。
  三位阁老收到皇上送来的茶叶,都舍不得喝,可不喝,又怕过几年不能喝了,每人就分到这样半两,三泡就没有了,特珍惜地品着。
  钦天监监正又跳出来,说,红薯这般天大的喜事,应该祭祀天地一番,感恩天地的赐予布拉布拉。
  这次皇上没有反对,感恩天地赐予,养育大明人,很应该。接着礼部尚书毛澄也跳出来,说四月初一本就是大祭祀的日子,正好遇到如此天降喜事,今年要大办布拉布拉,皇上高兴,也答应。
  《礼记祭统》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典礼,五礼之冠。祭祀是祝祈福祥之礼,是人们表达对天神、地祗、人鬼的一种敬意的隆重方式。
  大明人比其他朝代的人更重视礼仪,这祭祀也更为繁多。除了春夏秋冬的四季祭祀,各个节日的祭祀,还有很多老百姓家里没有,皇家独有的祭祀。
  更有大明建国,太~祖皇帝规定的,各种日月天地星辰、社稷五谷等等祭祀。
  二月春分,老百姓开始扫墓祭祖,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皇上要带着文武百官,隆重地祭祀太庙。
  清明节扫墓,家家户户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皇上还是要带着文武百官,在太庙里隆重地祭祀祖先和功勋大臣。
  还有永乐皇帝规定的,每年四月初一,七月初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各位先祖生辰,各位先祖忌辰,都要在太庙祭祀。
  各方人提前三天开始各种准备,礼部尚书去太庙牺牲所通知准备祭品,皇上到斋宫斋戒,陪祀的文武官员在衙署斋戒。
  祭祀的前两日,大学士谢迁写祝版。
  祭祀的前一日,皇上到中和殿阅祝版,阅毕行三拜礼,乐部设中和韶乐于大殿一层阶上。
  祭祀当天,天不亮爬起来的皇上,穿好衮冕大袍服,半碗浓稠的奶汤和两个鸡蛋垫下肚子,乘坐礼舆,到奉天门换金銮撵,午门口擂鼓“咚咚”响,锦衣卫执掌法驾卤薄走在前面……浩浩荡荡。
  到达太庙,太常寺卿恭导皇上,由太庙南左门进入,宫人端着紫金盆给皇上漱口净手净面,皇上再一次盥洗,从左门入殿,随之中和韶乐奏起,繁锁的祭拜仪式这才是开始……
  一拜、两拜、三拜……一献、二献、三献……德祖元皇帝朱百六、懿祖恒皇帝朱四九、熙祖裕皇帝朱初一、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一直到皇上的亲爹。
  一拜、两拜、三拜……一献、二献、三献……恒皇后侯氏、裕皇后王氏、淳皇后陈氏、孝慈高皇后马氏、孝康皇后常氏、孝愍让皇后马氏……一直到皇上的祖奶奶。
  皇上的小胖脸板着,没有一分表情,莫名的,和徐景珩安静的模样非常相似。
  皇上开始读书了,识字了,不是二岁的时候,在太庙里对着亲爹的画像喊着要“爹”的时候了,皇上知道,他爹的牌位竖在这里的意义。
  应该说,在皇上三岁那年的清明节,皇上在豹房,对着他爹的画像,哭着喊“等朱载垣长大,去南京看爹”的时候,就知道了。
  皇上聪明,皇上默默地看着他爹的牌位,默默地看着礼部官员给他爹上香,眼睛眨也不眨,睁的大大的。
  两个时辰,祭祀完毕,皇帝还宫,锦衣卫执掌法架卤薄走在前面,午门呜钟,一声声,响在皇上的心口上。
  皇上盘膝端坐在龙撵法驾上,头上的衮冕冠帽垂下来二十四道旒,在皇上的眼前晃晃悠悠,在太阳底下闪闪亮亮。
  皇上想起今年清明节,礼部要大办,徐景珩不同意,抱着他,代替他上香。徐景珩说:“心意到了就好。难道天天要为了这些礼仪,折腾活人不成?”
  皇上同意。皇上知道“阴沉天色半山腰,爆竹声随思念飘。无奈年年花一束,心香可达九泉桥?”皇上只不知道,他爹,他还能看到吗?他爹,能闻到这些香吗?能吃到这些供果吗?
  每个月,太庙里面撤下来那么多的供果点心,宫人们拿来腌制酱菜,卖给宫外的人,人人都抢着买……皇上都知道。
  皇上的眼里出来泪水,眨眨眼睛,憋回去,不哭。
  回来乾清宫,皇上看到等候的指挥使,抱着他,“哇哇”地嚎。
  徐景珩说抱着他长大的,他不要做龙撵,他不要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偌大的龙撵上,周围除了肃静的呼吸声,连个鸟叫都没有。
  皇上“哇哇哇”地哭,哭的一张脸通红,眼睛红肿,整个身体都轻微地打颤。
  徐景珩叫皇上哭得一颗心生疼,恍惚间,好似看到少年的先皇,一身衮冕大袍服从太庙里冲出来,对着他大哭大吼:“我不要做皇帝,我不要做皇帝……”
  我不要做皇帝,哥哥和弟弟一起,去看大明的山山水水,美哉壮哉!徐景珩给皇上轻轻地擦眼泪,运功舒缓他身体的紧绷,默默地陪着同样哭闹的皇上。
  华夏乃是礼仪之邦。华夏的礼制规矩多且繁琐,大致划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便是对天神、地衹、人鬼的祭祀典礼,祭天,祭地,祭祖、祭圣贤,都是吉礼。
  四月初一,朝阳初生的辰时正,彩霞漫天。皇上一身大明正红团龙龙袍,仪仗队开路,文武百官随从,鼓乐齐鸣。在昭享门外东南侧具服台更换衮冕大袍服,从左门进入方丘坛。指挥使徐景珩牵着皇上的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到俯瞰人间的中层平台。
  皇上的眼里,整个北京城都是旗帜的海洋,高大英俊的锦衣卫高举五色彩旗,长长的红毯从紫禁城铺到方丘坛,万万人敬畏地地低头,风吹动,明黄色的华盖也仿若低头一般,唯有高高的方丘坛耸立人间,高高的台阶上,还有三层宝塔,彰显它的至高无上。
  皇上也是至高无上的。皇上感受到握住自己的手的大手,眼里一丝波动,归于平静。
  燔柴炉,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皇上在“皇天上帝”的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小胖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如果没有徐景珩陪着,皇上不会来祭天。
  世人敬畏天地,通过祭祀向神灵致以敬意,用丰厚的祭品供奉,请求神灵帮助人们实现人力难以达成的愿望。
  皇上感恩天地的赐予,但皇上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没有他的“天”。
  几千年来,无论帝王将相或是贫民百姓,无不信天、敬天、拜天,以种种方式祭祀天神,祈求天神的佑护。
  都说天的功德至高无上,只有皇帝才有权利祭祀天。不论是开国奠基者,还是承继中兴者,危亡丧国者,都不敢忘记祭祀上天。
  祭天,是皇帝唯一需要行三跪九叩大礼的仪式,因为皇上是天子,天之子。
  可是此刻,皇上的眼里只有冷漠。
  官员是皇帝的臣子,百姓是皇帝的子民。而皇帝,自称是天之子。皇上仰头看天,皇上自己就是天。
  皇上心里升起一股破天的戾气,天要他一出生就没有爹,天要他一投胎就是皇帝,天要他承天命……皇上不认命。
  沉默的皇上,无视礼仪官的嘶吼,一动不动地站着,眼角余光发现,徐景珩的目光落在帝神塑像上的右手上,上前一步,塑像太高他够不到,他跳起来,一把抓下来塑像右手的一个黑宝石戒指。
  徐景珩握住戒指,蓦然微笑:“臣本打算今天送皇上一个礼物,却是先收到皇上的礼物。”
  皇上笑得乖乖的,大眼睛亮亮的,小奶音清脆:“徐景珩需要。”
  徐景珩因为皇上的敏锐更是笑:“皇上说得对,臣需要。臣谢皇上。”
  皇上就更开心。
  开心的皇上,一跪拜,回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一跪拜,回到主位、配位前进俎,乐奏“咸平之章”……
  皇上动作标准,在主位前跪献爵,回拜位,乐奏“奉平之章”,舞“干戚之舞”,司祝跪读祝文,乐暂止。读毕乐起,皇上行三跪九拜礼,回到配位前,开始献爵。
  亚献,皇上为诸神位献爵,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回拜位。
  终献,皇上为诸神位依次献爵,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光禄寺卿奉上三牲福胙,礼仪官于帝位前拱举。皇上走到饮福受祚拜位,领着文武群臣,跪受福、受祚、三拜、回拜位,三跪九拜。
  撤馈。
  奏“熙平之章”。
  送帝神。
  皇帝再行三跪九拜礼,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炉焚烧,烟雾弥漫仙境一般,皇上皱皱小鼻子,累了不想动弹,闻着上好紫檀木的香气更犯困,徐景珩就抱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到望燎位,礼仪官大松一口气,礼乐队也大松一口气。
  ……
  ……
  “太平之章”奏响,望燎台,皇上在徐景珩的怀里观看焚烧祭品。礼乐队改奏“佑平之章”,礼仪官大喊:“皇上起驾返宫。”皇上不动,徐景珩轻声说道:“皇上在这里等着臣,还是和臣一起上去?”
  “和徐景珩一起上去。”皇上回答的毫不犹豫。徐景珩就抱着皇上,再次登上高高的方丘台,顺着低矮的木质楼梯,因为个子高怀里抱着皇上,他的头微微低着,腰微微弯着,一层、两层、三层,在尖尖窄窄的三层塔顶,除了打扫之人,无人来到的地方,一眼看到门前木头地缝上,那块红的滴血的小石头。
  石头宛若鸽子蛋大,这般的红,却一直没有被打扫的人发现,奇哉怪哉。但皇上并没有问,皇上握住这颗小石头,冲徐景珩欢喜地笑:“喜欢。”
  “皇上喜欢就好。我们下去?”
  “好好。好好。”
  收到礼物的皇上,眉开眼笑说“好好”,祭天大典结束。
  又是那鸟叫声都没有的安静,街道两边跪拜的人,好似连呼吸都没有一般。
  皇上端坐在他的龙撵上,头上的明黄伞盖晃啊晃,脑袋上的二十四道旒晃啊晃。
  皇上记得,他站在高高的方丘坛上,望着下方恭恭敬敬的,蚂蚁一般,发自灵魂的敬畏天地的人群,不懂人为什么都那么敬畏?
  皇上天生强大,不知道人力的无奈,和人力的强大一样,是一个物体的正反面存在人的身体中。
  长长的眼睫毛颤抖一下,鸦羽一般在脸上留下两道小阴影,右手却更是握紧那颗红色的小石头。
  大明定鼎中原,于南京建国,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钟山建有圜丘、方丘,于冬至在圜丘祭天,夏至在方丘祭地。洪武十一年建立大祀殿,合祀天地。太宗皇帝朱棣定都北京,营建北京宫殿,仿照南京的形制,建立天地坛,合祀皇天后土……
  大明的后代皇帝,年年月月的,一年有小半年的时间在祭祀中度过。
  皇上闭着眼睛也能走出来,出乾清宫,过奉天殿,步出午门,沿着中轴线,左有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有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坛。
  出皇宫,于皇城的东、西、南、北、分布天坛,地坛、月坛、曰坛,先农坛等等,祭拜日月天地及农神的地方……
  皇上表情冷漠,人人都认为天乃是万物之主,有主宰一切的权利。都说皇帝要住在布满祭坛的城池里,承天命……却不知道,皇帝在多么讨好天地。
  皇上眼角低垂,眉梢眼角,依旧是稚气满满,天生的,漠然霸道。可是手里的小石头的温度热了他的心。皇上的小孩子心里又觉得,收到一份礼物,怎么讨好一番,都值得。
  皇上孩子气的心里,又开心起来。
  浩浩荡荡,蜿蜒几里路的长队伍回到紫禁城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皇上除去正红的团龙龙袍,更犯懒。
  宫人照顾他沐浴,他躺到床上更不想动,闭眼就想睡。徐景珩安排好外面的事情,一回头果然皇上又闹小脾气。
  “皇上,吃一些东西再睡。”
  皇上耍赖。
  皇上早上两个鸡蛋,半碗浓粥。中午也是吃两个鸡蛋,半碗浓粥,如今过了饿劲儿,一点也不想吃东西,就要睡觉。
  徐景珩接过来张佐手里的奶汤,一勺一勺地喂,皇上就不情愿地张开嘴巴,看得张佐在心里直念佛。
  元和五年四月初一,元和皇帝亲自祭天,感恩天地赐予万物养育大明人,祈求天地保佑大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方泽被、八方安和。
  大明人大肆庆祝,举国欢乐。各个城池里各家富户搭起来彩棚,歌舞升平,大街上的流水大宴,三天三夜不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