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411节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411节

  行,你们就想代加工也没问题。自营店听过吗?大不了老板我自己来,我找人干自营。
  她就不信了,等到自营店赚得盆满钵满,这些人会不动心!
  第322章 进山收货
  朗乡地处西南,海拔高,气候湿润,物产丰富。
  此处地广人稀,一个乡的面积估计都抵得上旁处县城的大小了。
  因为交通不方便,光是到各处实地考察农产品的种植情况和产品质量,陈凤霞就感觉自己浑身的骨头都要错位了。
  妈呀,这个路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且紫外线的强度惊人。
  原先陈老板也没精致到头发丝,还带着糙的原始特性。比方说,她不爱抹防晒霜也不喜欢打遮阳伞。仗着底子好,晒黑了捂一捂也就白回头。反正她也不在工地上搬砖了,不用天天顶着大太阳。
  这回她不敢了。晒了一天,皮肤就刺痛发红,她不想跟蛇一样蜕皮,就不敢瞎折腾。
  郑明明和陈敏佳也老老实实,安静如鸡地戴上了遮阳帽,跟着大人到处跑。
  啊,虽然说起来很不礼貌。可是人真到了这儿,她们就明白为什么闵老师年纪轻轻就面容沧桑了。估计跟这里的气候条件有关,紫外线催人老。
  可是,这似乎却是大自然最喜欢的,它孕育出了万千生命。
  郑明明他们原本已经觉得鸿安镇够美的了,可到了朗乡才知道什么是花草妍丽,到处是流淌的油画,色彩明艳的简直饱和度超标。
  那花那草都吸饱了阳光雨露,丰盈得要沁出来。
  郑明明盯着前面的一棵树的叶子,突然间叹了口气:“我以前一直以为翠绿欲滴是因为刚下过雨或者叶子上沾了露珠。现在我才明白,就是里面的汁水足颜色浓,所以翠色才真的像要滴下来一样。”
  丰盈通常是跟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啊,可这里为什么会如此贫困?比鸿安镇,比谢军哥哥老丈人他们村子还要贫困好多的贫困。
  如果用时间进度算,这里的经济比鸿安镇差不多还要落后十年的样子。
  陈敏佳已经从阮成文给她带来的小惆怅中走了出去,此时此刻,看着浓郁如墨色的青山碧水,也忍不住跟着叹气:“好酒也怕巷子深啊,咱们得想办法帮忙把老乡的东西都卖出去。”
  嗯,很有新时代扶贫干部的口吻。
  可实际上,他们就是跟着当地乡镇供销社采购队伍进村选购合适的销售产品而已。
  陈凤霞品尝了当地农民手工制作的香酥辣椒。不是特别辣,咸度也适中,酥酥的脆脆的香香的,倒是并不算油腻。
  陈老板吃了一把之后又无耻地要了第二把,然后转头招呼供销社的负责人:“这个要了,你们自己加工也行委托加工也罢,反正你食品卫生得有保障。我会请监督管理部门过来,得敲了合格的章子才能往外面卖。”
  老乡眼巴巴地看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他听不懂普通话,得供销社的人帮忙翻译。等人家用本地话重复一遍后,他就焦急地抓着香酥辣椒往陈凤霞手上塞,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
  供销社的人尽职尽责当翻译:“他说他家的东西干净着呢,肯定不会闹肚子。”
  陈凤霞笑着接,又安抚老人:“这些我买走了,我自己带回去吃。放心,我一定想办法给你们把东西卖出去。”
  香酥辣椒好啊,不做菜,直接当零食吃就很美味。
  只是因为不加防腐剂,这些东西的保存时间都不算长。得想办法看能不能在加工贮存方面下功夫,比方说真空包装技术什么的。
  陈老板一边吃一边思考。
  郑明明和陈敏佳则在惊叹这里东西的便宜。这好大一袋子香酥辣椒居然只卖三十块钱。而且真不是他们占老乡便宜,老乡拿到三张十块钱的票子时,脸上直接笑开了花。
  还有那些羊肚菌什么的菌菇,放在江海绝对紧俏货。王月荣她妈妈大排档里煨汤,用上这个比肉都贵。可是,在这里,这些也不值钱。大家都是采摘好了等客商进山收货,一大袋子才卖十块钱,或者人家干脆拿些锅碗瓢盆过来换。
  后者在两个姑娘看来,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郑明明都忍不住跟妈妈抱怨:“那些人心也太黑了,这不是在明目张胆地欺负老乡吗?”
  低买高卖是商人的本能,但是凡事都得有度。
  陈凤霞就笑:“也不能这样说,你需要的东西才是昂贵的。再昂贵的东西,遍地都是,对你来说就完全不稀奇了。再讲这里交通不发达,条件又差,人家进山收山货也是冒着风险的,被抢了被骗了都有可能发生。这些都必须得算在本钱里,不然谁给你买单?”
  郑明明小声道:“那他们也不能这样。母鸡都饿死了,还怎么生蛋?”
  陈凤霞叫女儿的说法给逗笑了,她点头:“好,那咱们就想办法把这些东西给卖出去。”
  她转头问供销社的人:“前面还有东西吗?”
  供销社的人表情有些犹豫,试探着问客人:“要不,你们先回去,我们过去拿了东西回来给你们看?”
  陈凤霞奇怪:“怎么了?那里有什么不方便给我们看吗?”
  供销社的同志立刻摆手:“不是,是路实在难走。”
  刚才卖香酥辣椒给陈凤霞的老农又伸手往上指,嘴里发出急促的话音,迫不及待地想表达什么。
  供销社的人被他逗笑了,表情松快下来,只说了句:“要去也行,这两天天好,不下雨,路应该还凑合。他女儿就嫁到了前面村里,他可以带我们过去。”
  陈凤霞立刻放下心。她也是在农村长大的,明白晴雨天道路的天差地别。既然本地人都这样说,那应该没问题。
  结果等爬到半山腰,瞧见面前这条所谓的路,陈老板就感觉眼前发黑。
  呵呵,这人跟人同一件事物的理解差别未免太大了些。这这这,这是悬崖啊,这要怎么走路?腿一抖,脚一软,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啊。
  这种地方,要怎么住人?里面的人桃花源,这辈子都不打算出来了吗?
  老农倒是积极,一直在前面招呼着,大概是告诉客人没关系,这路完全可以走过去。供销社的同志牵着小毛驴,也积极安慰大家:“我在后面看着,没事的。”
  郑明明小声念叨了句:“我要当列宁了吗?”
  陈敏佳不明白她的意思:“什么?”
  “日出啊,列宁穿过悬崖去看日出。”郑明明叹气,“列宁只是为了美景冒险。可这里的人却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
  好惨,好可怕。
  她们居中,小心翼翼往前走。虽然头上一片太阳,照在她们身上暖融融。可这远道而来的城里娇客却都忍不住手足冰凉,后背冷汗直冒。
  陈凤霞甚至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带孩子来这里,让供销社的人直接收了东西送到她面前不香吗?做人何必为难自己,真是吃饱了撑的。完全属于老寿星上吊——嫌命太长。
  不是她非得搞歇后语显摆,实在是不想点儿东西转移注意力的话,她就忍不住要往悬崖底下看。
  那哪里能看啊,不看她都腿软,看了她就直接瘫了吧。以这条路的宽度,瘫了之后,她也甭想再爬起来了,因为已经掉下去了啊。
  走到一半时,陈老板的后悔已经膨胀到极点,绝望也到了巅峰。她想回头,来不及了,都在半道上回去更惨烈。继续往前走,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
  不能问,因为从一开始出发时,充当向导的老农和供销社的人都号称快了快了。天知道他们的快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陈凤霞带着两个姑娘跟在小张身后,感觉自己走了足有一个世纪之久。待到他们面前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生怕是自己紧张过度出现的幻觉。
  供销社的大叔哈哈笑:“这里才是世外桃源,美得很。茂林修竹,花草鲜美。”
  美是真的美,一路都是鸟语花香,每一株植物都能当成摄影背景图。穷也是真的穷,比悬崖外的山村更穷。光是看这些低矮的茅草屋泥巴房,郑明明和陈敏佳就惊讶,待到狂风暴雨的时候,这些房子不会被泡散了吗?
  供销社的人就笑:“我们这里有句话,大概意思就是嫁到了不漏雨的人家就是好人家。”
  可见,当地居民的住房条件普遍差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带路的老农相当人间真实,第一站就领着陈凤霞去他女儿家,要将女儿割的野蜂蜜和晒得竹笋干卖给他们。
  他女儿还泡了蜂蜜水端到陈凤霞面前,眼巴巴地瞅着她,意思是让她喝。
  陈凤霞心中天人交战,十分不敢喝这一碗水。不仅仅是碗黑黢黢的,叫人心生疑惑,还因为水是从毛竹筒里倒出来的,而她在这低矮且光线暗淡的屋子里都没瞧见一只暖水瓶。
  这,就让她有充足的理由怀疑碗里盛的是生水,没煮过的那种。
  老农的女儿不明所以,还在焦急地将碗往陈凤霞面前塞,嘴里念叨着什么,似乎很怕客商不收自己的蜂蜜。
  刚才阿爸说了,这个老板出手大方,钱给的是人家的好几倍。
  陈凤霞不忍心伤害对方,只好捏着鼻子端起碗咕噜噜喝下去。
  供销社的人不明所以,还在旁边帮腔:“这里的蜂蜜是真的好,正宗的野山蜜,外面不容易得到的。喝到嘴里都不一样。”
  陈凤霞囫囵吞枣,哪里知道究竟是什么滋味啊。她就含混应答,当场下订单:“好,这罐子蜂蜜我也要了。”
  结果老农的女儿立刻到处找竹筒装蜂蜜给人带走。她家就这一个能装东西的罐子。
  不能卖给陈凤霞,不然后面有了蜂蜜,她就没地方装了。
  郑明明和陈敏佳再度目瞪口呆。连罐子都这样稀奇吗?小谢姐姐的家乡虽然也不发达,可真没到这一步啊。
  供销社的人看出了他们的震惊,就笑着解释:“东西不好运进来。”
  就这交通情况,大家出山买东西换东西都是紧着必须得用的东西。其他的,能省就省。
  小张摇头,说了句大实话:“这里的人搬出去,整个村子改成旅游景点才好。”
  如斯美景,不发展旅游业简直对不起老天爷的馈赠。他也算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好多声名在外的地方还比不上这里浓墨重彩又宁静幽美的景色呢。
  遍地都是画。
  但是要发展旅游业,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难题就是交通。没路的话,你怎么让人进来看风景?可修路要钱啊,你得拿钱出来才能修。
  这就好比鸡和蛋,你必须得先有一个,才能考虑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可如果有钱的话,现在的问题压根就不存在了,还想什么鸡和蛋啊。
  陈凤霞不敢想太远,先把这些山货搬下山卖了钱换上生活必需品,让老乡也感受二十一世纪快要来了才是重点。后面的,一步步慢慢来吧。这全民奔小康也不是张张嘴就能实现的。
  老农的女儿卖掉了野山蜜,心满意足。她领着外来的客商一家家地去收东西,谁家晒了木耳菌子,谁家又猎了只野兔山鸡。嗯,字面意义上的那种。本地人现在还打猎。他们食物来源中的肉食部分有不少就是来源于猎物。
  郑明明和陈敏佳那种时空虚脱感又来了,她们总觉得打猎是好早以前的事,是只要书里才挤记载的事。再讲,不是不让打猎吗?
  陈凤霞倒是不惊讶,其实她在家当姑娘那会儿,打猎根本不稀奇。他们老家地处平原还好,山区打猎正常的很。就连他们村里有次野猪跑下山,大家也是直接围追堵截,掀翻了那两三百斤重的野猪。那天生产队还分野猪肉了呢,给大家开荤。
  郑明明好奇:“野猪肉是不是特别香啊。”
  他们漂流那天吃到的猪肉就是野猪和家猪杂交的,超级好吃。
  陈凤霞笑着摇头:“不好吃,又粗又柴,那时候我们都爱吃家猪肉。”
  她收了风干的野鸡和腊兔,又跟人打听村里还有什么东西。那位被介绍是村长的中年男人要领着他们再出去寻宝时,外头就有人过来喊。
  拍门是不必拍门的,村长家住的也是茅草屋,估计门一拍就倒了。报信的人只扯着嗓子叫唤。
  陈凤霞没听懂他说什么,供销社的同志先变了脸色,立刻招呼:“我有毛驴,我把人驮回来吧。”
  原来是两个年轻姑娘进山,结果在悬崖小路上,其中一人扭到了脚。要不是被树给挡住了,就真摔下悬崖了。
  在悬崖边上玩的小孩听到了叫唤声,却没能耐帮她们,这才跑回村里喊大人。
  供销社的同志牵着小毛驴出去了,不多时拖回两个狼狈不堪的年轻姑娘。陈凤霞一开始以为她们是本地人,因为她们身上都穿着本地的服装,还戴了银饰。
  但两人一开口,她就明白对方跟自己一样是异乡客。再询问,果不其然,她们姐妹是艺术学院的学生,从外地过来采风的。
  “我们在网上看到这里风景特别好,又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工艺品,所以我们就过来取经了。”姐姐开口道谢,“真是谢谢你们,我们也没想到路这么难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