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宋朝大官人> 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兴土木

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兴土木

  塞北来的快信,送到陈初六岸上,共三千石盐,从大漠运往太原。一路上,打着德靖王的旗号,号称入贡押解来的。盐的价格和肉差不多,一斤猪肉,十文钱上下,牛羊肉稍贵,十几文钱一斤。
  百姓须得逢年过节,才能买点肉来吃。吃一顿肉,指不定就吃了半年的盐钱。这还只是品质一般的官盐,若是私盐,这价格能翻两番。这三千石盐,放在陈初六的手里,价值就过万贯,当然,还没有去掉成本了。
  一路运来的,还有巨量铁矿石,和首批来太原府做生意的塞外商人。只要运达宁化,便能沿着汾水,用船只运到太原府。陈初六着急挖开运河,便是为了迎接这矿石和盐。
  在陈初六的号召之下,太原府临近汾河的几个县,便开始忙了起来。征集民役,调用物料,在太原府上下看来,百姓有了赚钱的机会,建设热情高涨。可在太原府以外的人看来,却是觉得这边大兴土木,百姓一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河堤决口,陈初六带着手底下的人,站在这里。邢学林领着一众吏员,左手拿着书册,右手拿着笔,在这里勘探。这决口外,则是两万三千亩的淤田,现在站在这里的,还有迁移过来的百姓。
  在较为远的地方,这次泄洪未能波及到的地方,百姓在那里先挖开了地穴暂居,带房子建成之后,能有一个繁荣的村子在附近诞生了。这些百姓,将自己的土地卖出去,又花钱买了淤田,再加上官府的补偿,个个都算是发了一笔小财。
  看着把决口封上,陈初六来到百姓这里,身边只有两个护卫,稍微的和百姓隔开一下。此刻,这些淤田之上,涨满了小小的青草,已有牧童牵着牛在远处喂养。这种草,人吃起来也有些微甜。牛吃了这种草,能涨好些力气,迎接接下来的春耕。
  陈初六走在草地上,缓缓问道:“从家里迁移到此,可有谁是不愿意的?又有谁,没有拿到补偿的?”
  “这还能有谁不愿意?”有个百姓,乐呵呵笑道:“你看这地,比白面还要细,哪怕年成不佳,也比别的田多收好几斗。”
  “是啊,多亏大人,才有这等好田给咱们种。迁移到这里,除了有些麻烦之外,没有别的不好了。若是能多拉几车抛在田里,这收成肯定翻番。”
  “苦干两三年,家里那臭小子,就能娶一房媳妇了!姑娘的嫁妆也不愁了,三儿子,还能去读点书,四儿子……”
  “挺能生啊?!”百姓笑了起来,空气之中,充满着愉悦和轻松。
  “不错,唯有勤劳才是本。”陈初六负着手往前走,道:“可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这淤田就肥,而种久了的,地力就小多了呢?”
  “这应该就跟骡子一样,年纪大了,自然力气就小了。”
  “别乱说话,人家陈大人是读书人,难道还不比你明白么?别以为陈大人是在问你,人家是在教你。”
  百姓们交头接耳,用着他们的大嗓门窃窃私语,陈初六闻言一笑,指着土地道:“有些人的土地,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有上田、中田、下田,可为什么有的上田,能祖祖辈辈都是上田?要说田会老,这种田不成了老妖精?”
  这一次,百姓们只是笑,陈初六又道:“诚然,这土地若是不加维护,地力自然会下降。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水土流失。你们看,这河底的淤泥,为什么地力很强?全是因为雨水,把地上的地力,推到了河里。”
  “哦……”百姓们似懂非懂,陈初六这只是打个比方,他接着又道:“有水的土地,往往地力较足,也是这个原因。眼前这些淤田,过上几年,地力也会下降。大家总不能每年都把河道挖开决一次堤吧?如何保住这地力呢?”
  “这,当然是多浇粪了。”百姓们齐齐答道,但陈初六却摇头:“就算你们五口之家,再加上鸡、牛、猪这些,又能凑出来多少肥料?大家又不是地主老财,还能去街上买粪肥。”
  “还有草木灰,也能当肥料。”有个百姓耿直地回到,把陈初六的话又堵在了喉咙里,陈初六只好耍点赖,道:“这些肥料当然不够,不然为什么,这地种几年就会地力下降?”
  百姓摇头表示不知,这时陈初六才开始大谈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导致地力下降,而又是植被的缺少,导致的水土流失。转了一圈,陈初六绕到了保护环境。
  在古代,这保护环境依旧是重要的。虽然古时候没有太多化工污染,但水土流失带来的地力下降,却依旧关系到百姓的生存。早在宋代,便已经有人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提出来一个循环经济体系。
  桑树、池塘、田地、牲畜。桑树用来养蚕织布,蚕粪是上好的鱼饲料,鱼可以吃,池塘可以灌溉田地,池塘底部的淤泥,可以用来肥田。在这中间,养一些牲畜,再种一些果树,便足以循环不息,且衣食无忧。
  但实际上,这很难做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这些全做到。再加上各种田地划分的纷争,水源的抢夺,这几乎只有桃花源才能做到。但在这个用淤泥凑成的新村之中,却有一个尝试的机会。
  若能实验成功,留下一缕保护环境的精神,传之后世。待华夏的蒸汽船开到英吉利放炮时,自己的家乡,并不会有雾都产生。
  运河的事情,差不多敲定下来。又去晋阳古城看了看,宋祁已经将这里改造了一番,至少没了荒凉破败,多了一分整洁。梧桐树已经栽好了,只等凤凰来栖。
  这些事情忙完,陈初六正在家中带孩子。府衙之中,却急忙忙来了一吏员,见到陈初六,说是潞州那边来了消息。路府帅司,召集很多州县官员,前去路府议事,陈初六正在其中。
  而且这时间还有些紧张,陈初六需要在这几日出发。又不久,宋祁亲自登门,跟陈初六说,这次路府议事,是为了分朝廷上拨下来的款项。还有一事须得注意,河东路其他州县,对太原府大兴土木一事,颇有异议。此番去路府,陈初六还得准备好一套说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