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快穿之养老攻略> 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168节

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168节

  原本我还以为,最多只是陛下稍微偏好些儒家,没想到他们竟然打着打压绝灭其余百家的念头。
  幸好今日有太皇太后出现。
  若是真让儒家彻底霸占太学所学知识,那到时候天下想做官的岂不是都只能学儒家,不行,我等回去必须得合力共同压制儒家,不能让他们再这么肆意扩张下去了。”
  悯怀侯晋文轲和其余几位一向赞同黄老之学的列侯,边走边讨论着。刚刚朝堂上的事,可谓把他们吓了一跳,如果真的让儒家的董仲舒彻底霸占太学,那以后,他们其余百家又哪还有什么还手余地。
  虽然大家明面上都会讲,学习知识是为了充实自己,可实际所有人都知道,学习知识是为了当官。
  如果学的知识不能当官,那恐怕天下绝大多数人都要摒弃那门知识,如今那个儒家董仲舒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想要做的就是让天下只有学儒学的才有资格做官,其余百家学子全部都没有资格做官。
  这无疑是在挖百家的根子。
  “确实如此,儒家太过霸道了。
  法家最为严苛,纵横家纵横睥睨,也没见他们两家有什么灭绝其他百家的想法,大汉律法还是倚仗法家制定的呢,他那所谓的罢黜百家,难不成还要把律法给废了吗?
  真真是不知所谓。
  回去我等还是广开门路,多多传播我等学问,如今也就儒家不讲门户之别,将知识随意传播,这也是他们扩张速度如此之广的主要原因,我等不能再固守阵地了,必须得做出反击,否则必成少数者。”
  有人想到了必须得想办法打压儒家,自然也有人能想到儒家为什么能在近些年势力急剧扩张,门下子弟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百家学阀。
  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其余百家收弟子很讲究传承,基本一个人只会收一两个,或者三四个嫡传弟子。
  用于确保培养出来的弟子几乎都是精英人士,不存在滥竽充数。
  可儒家那是来者不拒。
  来多少教多少,不管他们听懂了多少,反正只要来了,听了他们的课,那就是他们儒家的子弟了。
  这两种传承方式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之后,前者百家人数虽然有所扩张,但扩张的终究有限,可是儒家的扩张那就是极其可怕的了。
  当年战国所谓非儒即墨,足以证明儒学扩张速度的可怕,现今墨家式微,儒家扩张起来自然就更无顾忌,如今的整体人数恐怕都能跟其余百家人数加起来相提并论了。
  不过,经历了这场危机后,其余百家传承人也都纷纷明白,他们不能再跟以前那样传承知识了,他们必须得改变,得改变传承模式。
  得开设学堂,大讲本学。
  乔木也就是趁着这个时机,迅速利用东宫少府,在整个长安开始推广纸质书籍和印刷术,同时还在长安开设了十二所图书馆,图书馆里密密麻麻摆放的全部都是百家典籍,除了儒家,乔木专门针对的就是儒家,自然不可能在自己的图书馆里面还摆儒家的那几本破书。
  春秋尚书,不过都是讲古。
  西汉初期,这天下可不缺这么一两本讲古的书,史家更是有专门的传承,远比春秋尚书这两本为尊者讳的书,描绘的客观真实的多。
  当年项羽烧秦宫的时候,萧何等人可是有专门护下始皇宫殿当中收藏的各类竹简,西汉如今又未曾经历什么大乱,所以皇宫当中的古简孤本虽然不如当年先秦全面,但少也少不到哪里去,只是很多竹简上的绳子都已经断裂,竹简内容也相对散乱,不同古本混在一起。
  不是很好分辨罢了。
  可乔木好歹也是太皇太后,早在前两年就已经调遣了一批博学之士专门整理那些古本,如今虽然还没有完全整理出来,但也整理了将近三分之一出来,其中就有近百本已经失传了的各类古本,这些古本自然也在这次图书印刷行列当中。
  因此,当乔木以太皇太后的名义推出建设的图书馆竣工,并且正式开放的时候,那真是举城哗然。
  不知多少人给她唱赞歌。
  文人夸起人来,那真是让人害羞的很,什么花啊朵的都往人身上夸,乔木看了两篇女官送上来的歌颂词赋之后,就感觉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歌颂的太直白,太肉麻了。
  甚至还有人把她比作文圣。
  ……
  长安城象匡道,国立图书馆。
  里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人。
  有的人,就站在书架边上看着书,有些人则把书拿到了另一处可以坐着的地方看起来,甚至还有些人为了同看一本书,三五人拱在一起,津津有味的等拿书的人翻页。
  几乎是人挤人,不知人。
  “这里面怎么没有我儒家经典?
  论语尚书呢,怎么会没有?”
  因为图书馆才开放每两天,所以有些儒家学子还不知道太皇太后与他们儒家之间的争斗,更不知道这图书馆中就不存在儒家之书,所以,有些儒家学子翻找了一番,忍住想翻看孤本的冲动,不由问道。
  边上顿时就有个拿着上古法家经典的年轻人嗤笑了一声:“呵!
  你们儒家多能耐啊,不是说还要打压我等百家吗?让我等百家绝灭,儒家独尊,那你们的书又怎能跟我们百家之书摆在一起,太皇太后怜悯我等百家,担心我等百家传承断绝,这才设了这图书馆之处。
  这边可没你们儒家的位置。”
  第325章 实权在握窦太皇太后(11)
  “你……这……”
  先前问话的那个方巾男子顿时一惊,刚想再质疑一番,便立刻被边上熟悉他的同门给强行拉走了。
  刚刚嘲讽他的那个法家子弟也没有多说什么,更没有紧追不放。
  只是嗤笑了一声。
  随后便继续读书去了。
  难得有这么一个没有限制能遍览百家经典的机会,他可不愿意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浪费时间,看进眼里,吃进肚子里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摆在图书馆里的知识书籍,谁也不能保证会一直摆在图书馆里。
  终究还是吃透了才能放心。
  这时,被拉走的马赫文还有些恍惚,最近几天他都没出门,也是听到图书馆有失传古本的消息,这才特地出了一趟门,因此,对董仲舒以及朝堂之上的事情并不了解。
  自是神情恍惚的问道:
  “刚刚那人说的可是真的?
  太皇太后又对我儒家下手了?
  可是这是为什么?”
  在他看来,他们儒家自从建元二年的那场贬低打压之后,就已经够低调了,没想到太皇太后竟然还不愿意放过他们,这也太过分了。
  “马兄,你到底多长时间没出门了,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还毫不知情,董公在朝堂上进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陛下已经要同意,并且准备设立五经博士了。
  一旦成功,我儒家就能彻底霸占太学,垄断为官渠道,斩断其余百家所有上进机会,唯我独尊。
  可是太皇太后来了。
  她不但否决了董公的一切,甚至还在朝堂之上,就将董公全身上下的衣服全部扒干净,并且抄了董公的家,推了董公的房子,不允许董公穿衣服,不允许董公拥有钱财私产,不允许董公吃土地的产物。
  说要让董公给她展示一下,如何能够只靠儒学在这世间活下去。
  之后没两天,太皇太后就开放了这个图书馆,图书馆里有除了我儒家的所有百家经典,甚至还有百余本失传古本,同时还有不少当年战国时期的七国古史,都是史家的人贡献出来的,传言准确度远超过春秋尚书,从来未曾为尊者讳过。
  其中魏晋两国古史甚至有尧幽囚,舜野死的记载,这两者分明能够佐证韩非那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的言论,何其恶毒。
  这是要断我儒家根基啊!”
  微子费刚开始还能好好的解释原因,说到后面的时候,特别是说到他刚刚看完的那本古史之后,心情就变得稍微有些激动和愤懑了。
  因为他们儒家一些理论的根基所在是在于上古先王是禅让的,可是古史当中记载的却是,五帝当中几位,做的都是弑君夺位的勾当。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这不就是明显的夺位吗?
  “这,怎么会这样?
  是不是因为董公太激进了,可是就算董公有些激进,那也不能如此待他呀,这是要逼死董公吗?”
  马赫文倒是没太注意微子费后面说的话,他只注意到了前面有关于董仲舒的描述,并且担心问道。
  董公可是目前他们儒家的核心人物之一,怎能遭受如此对待?
  “董公没什么事,除了丢了些面子之外没什么大事,陛下怎么着也不可能放任董公去死,如今董公也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身上穿着的衣着都是树叶与兽皮,吃的东西也都是野生的野菜和野兽。
  你就没关注到我说的重点吗?
  重点是古史对尚书的动摇。”
  微子费简直无语了。
  要是董公真出事的话,他们怎么着也不可能在这边悠闲看书呀。
  当前他们儒家最要紧的不是说要怎么让董公日子过得舒服些,当前他们最要紧的事情是找出古史记载的漏洞,并且进行有效的抨击。
  这才是重中之重。
  “嘶……你说的也对。
  那个,你说的古史在哪?我可以看一下吗,我想了解一下再说。”
  马赫文这才反应过来。
  并且开始讨要古史来看。
  想要找书的漏洞,总不能连书都没看过就找吧,还是得慢慢来。
  ……
  在儒家学子积极寻找那些古史漏洞,并且想方设法抨击的时候。
  乔木继续马不停蹄的又推出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用具店,个人清洁用品肥皂店和清新植物油铺。
  并且开始将图书馆以及各大店铺的开设脚步,往全国方向扩展。
  这些东西的推出,显然是让绝大多数人都很是欣喜欢呼的事,笔墨纸砚这四类文房四宝显然极受文人墨客的追崇,大量文人在买了笔墨纸砚实验了一番之后,就又迅速去图书馆,想办法抄录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回去充当自家底蕴。
  这时候,文人家的底蕴不是说有多少钱,而是说家里有多少书。
  东方朔能因为自己读过几十万字的书而感觉骄傲自豪,可想而知这个时候的书籍匮乏和保守程度。
  绝大多数人只专精一本书。
  那不是因为他们只喜欢这一本书,而是可能他们家只有这本书。
  当然,这是文人。
  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对那些笔墨纸砚可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豆油和其他植物油,虽然油铺里面芝麻油之类的特殊油种价格比动物油还要高昂,但是豆油可比动物油的价格便宜了一倍不止,这么便宜的油类,显然是极受大家欢迎的,最关键的是,油铺那边还接受直接以豆子交换豆油,这对绝大多数家里几乎没几个铜板的普通平民更是好消息,因此,他们在知道消息之后,几乎全都拖家带口的蜂拥而至,有的甚至把家里豆子都带了过来,希望把豆子全都换成豆油。
  至于肥皂和香皂。
  那便是戳中了贵族的心思。
  最开始大家只是看在太皇太后的面子上派人去采买了点,可是等到用过之后,哪个不是开开心心的撒出大把铜钱囤了一批货,留一批精品自己用,剩下的则想办法运到其他地方,倒手一卖翻个两三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