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王妃她总是不来> 王妃她总是不来 第44节

王妃她总是不来 第44节

  ☆、第89章 成全
  第八十九章成全
  延祚九年七月,东宫既定。随着众人的视线都凝聚到东宫去,皇帝所居的乾元殿愈发萧条下来,不知还有几人记得,这里头住着个苟延残喘的延祚皇帝。
  裴启绍这天子做的,城澄都替他憋屈,原也不是个没有雄心壮志的人,只可惜登基之初要防太后和老七,后来又被自己的兄长和枕边人算计。他纵然可恨,但落得这般下场,却也不是不可惜。
  只是到底怎么说,他这虚设似的六宫里还住着一干如花似玉的美人。论心疼他,万万轮不到她。城澄也不知道自己今日是来做什么。落井下石?冷嘲热讽?心怀愧疚?她亦不知晓答案,或许只有见着了他她才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与上一次来时不同,守卫的御林军和服侍的宫人,少了些不长眼色的愣头青,多了些荣王手下的熟面孔。甚至连通传都不必,她便轻而易举地步入了皇帝的寝宫。一进内阁城澄便是皱眉,这天儿这么热,也不见给乾元殿里放几座冰山,养病养病,就这么养能有个好吗?她交待下去,让人取些冰来,方转过身来看他。这一回连行礼也是多余,她终于可以丢掉尊卑,随心所欲地同他说上几句:“皇上的身子,可是好些了?”
  城澄进来之前,皇帝正独自靠在榻上一角。炕几之上的药碗里头盛着浓黑的汤药,待宫人退下之后,皇帝便将汤药尽数浇灌在一旁的盆栽花草之内。苏临水那个毒妇让人送来的药,谁知道有没有下过毒呢!
  做完这一系列的动作,裴启绍闭上眸子,不再理会外头的喧嚣。但耳朵里头自然是闲不了的,总有几个婢子落下几分轻言细语,言说东宫已立,乃是四子。诚然,并非出自他手,而是经由摄政王,这是他的一贯做法,看来裴启旬已经等不及了。
  皇帝不知从何处拾来一分笑意,他瞥向东宫,暗道荣王这算盘打得好,只怕他也算不着身后之事。太子到底是他裴启绍的儿子,早晚都会有长大的那一日,到时候还会容忍他这个摄政王指手画脚么?
  许是幸灾乐祸,乐极生悲,裴启绍但觉胸口发闷,咳嗽数声,方在袖筒之内取出丝帕将那一口痰裹住。眸中瞧了瞧,竟带了几丝血丝。他将帕子扔入一旁盂内,又净了手,寂静的暖阁之内忽然晃动出二三人影,只是一瞥,他便已知是谁。不过时至今日她仍愿意来看他,是裴启绍所料未及。伴着几盆冰器放入暖阁,沉默许久的皇帝方说了一句:“搬出去。”
  他揉了揉太阳穴,靠在一旁的软枕之上,手里拿着本《资治通鉴》。翻得次数多了,书卷已有些泛黄。他并不想理会她,如今来此处,是看他的笑话吗!她不是和裴启旬那逆贼很是恩爱么,如今又在面前做起什么好人!
  “你也出去。”皇帝没好气地说。
  他没有正面回答城澄的问题,这在她的意料之中,但他咳嗽起来那副令人触目惊心的模样,早已说明了一切——他的病,愈发的重了,且是心病,无药可医。三伏天气里,他这般汗津津地靠在榻上,像是一只被拔了牙齿的老虎,不过强弩之末。一句关心之语,换来他如此回应,城澄不由地笑了,像是看着孩子般看他:“皇上气性这么大,可不利于养病。”
  如今这天下,世人只认摄政王,不知皇帝,乾元殿中的一二奴仆又能如何能够例外。听他的差遣,还是听她这个摄政王妃的,宫人不言,自见分晓。她虚虚抬手至一座冰山之上,感受着那点点寒气逐渐爬上她的手心,她的眼底,她的心里:“城澄不知,万岁对我,何来这么大的怨气?”微一顿,城澄敛去笑意,抬眼看他,悠悠道了句:“您也有脸?”
  正所谓“最毒不过妇人心”,早年裴启绍尚未有所体会,如今想来,只怕他现今所有的落魄与难堪,都是眼前的女子与中宫皇后共同造就的。当他终于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迟了。他早已成为荣王的阶下之囚,成了龙座上的傀儡,不过一只牵线的木偶罢了。他遥遥望着不远处衣帽架上摆放整齐的龙袍,今时今日,即使穿上了龙袍,他却再也不是昔日的帝王。城澄——他们曾经那般恩爱甜蜜,她怎忍心害他至此!
  “朕的脸是自己挣得,你的脸却是靠乱臣贼子给的。若是来看朕落魄的,看够了就回去吧。”
  裴启绍言语之间带着几分虚浮的语气,喉间伴着几声痰音。皇帝的病的确是愈发地重了,有时候他会昏睡大半日,在昏睡之中做梦,梦见小时候,梦见先帝,梦见他的千里江山重归手中,但到头来也只是一场梦。最终他还是被现实叫醒,没有人能够聆听他的心事,只有满室的寂静,静到似乎这乾元殿内都积了灰,生了尘。
  城澄闻言不由一笑,他们太久不见,是她忘了他是怎样要强的一个人。裴启绍也忘了,她是怎样倔强的一个人。要她走她便走,城澄几时这样听过他的话。从先不曾,以后更不会。她寻了个不远不近的位子在宫人搬来的凉椅上坐下,好笑地看着他自己挣来的“脸面”。一口一个乱臣贼子说的倒是顺溜,他大抵也是老了,记性差到忘了是谁把他们一步步逼至如今的境地。
  “王爷做事可靠,皇上落魄的样子,当日我从这里出去时便已然料到了,并无甚么稀奇可瞧。今日我来这里,是想问皇上几句话。”
  她瞥了眼他手中握了不知多少年的《资治通鉴》,似是为了不让他分心,又像是不想叫他病中费神,她看着他的眼睛,缓缓地自他手中抽了出来,搁到一旁。目光仍凝在那泛黄的书册之上,口中问出早已知晓答案的问题:“当年皇上说要接我入宫。那荣王将我绑至王府的时候,您在哪里?那道赐婚的旨意,您颁的可还欢喜?”
  午后的乾元殿有些闷热,但此际皇帝的心内却微微发着冷汗,其一为病,其二为言,病由心中发,故而卧床不起,言自心上割,故而不能正视于她。手中的一卷书缓缓被她抽出,而后搁置在一旁,裴启绍但觉无力,索性瞧着她不说话,但由得她一句句的质问他。几句话吗,为何他感觉过了一年之久?
  “在这,就在这乾元殿。也好,不用跟着我受苦,享你的荣华,岂不更好?城澄,我这是成全你。”言及心痛处,不由带出几声咳嗽,额头之上微微沁出几滴汗珠,言至激动之处连朕字也不用,而是直抒胸臆,“我斗不过他,我只能满足他。缓几年,等我的江山再稳固些,等他的兵权再少一些,但终究没有等到那个时候。你知道吗!”
  在这,就在这里,多好的回答,哈哈!城澄竟是抑制不住地想笑,便也肆意地笑了,笑到眼中浮现泪花,笑到失去力气。她轻提了口气,咬住下唇试图让自己不再失态,但直至口中尝到一丝腥甜,仍旧无法抑制住那颤抖的哭音。成全?好一个成全!可他从没问过她,她想要不要他的成全!
  “这般说来,原来是城澄误会了您。还应早些前来,谢皇上恩典……”
  她知道吗,这个问题问得好,她只知道,视她如弃子的人是他,夺她骨肉的人也是他裴启绍。城澄思绪纷杂,已至难以思考的地步,此时刺痛他,便是她仅存的本能:“缓几年?”她一哂,“呵,不必说得那么好听,那么委屈,我也不过是你用来缓兵的一枚棋子罢了。只是可惜,你算错了一步,我不是你的续命草,而是——夺命符。”
  城澄起身欲离,忽而想起什么,回过头看他最后一眼:“您可好好儿养着,务必龙体康健。我不会再来打扰皇上养病了。”
  她转过身后,裴启绍终于敢抬眼看她。窈窕的身姿,一如当年,可她再也不是那个在他怀中撒娇做痴的姑娘了。
  夏去秋来,秋去冬至。转眼间,已是延祚九年的隆冬。
  冬日的京城是雪的天下,满城都附着一层白色。流风回雪之中,荣王身后的兜帽被朔风吹起,他却毫不在意,提步迈入御道。
  朱漆宫门缓缓推开,木轴摩擦之声,惊醒了清晨的皇宫,与天际的紫微星。今日的乾元殿前仍是寂静的,仿佛一切都在此刻停滞,空留着江山社稷,以待故人。
  荣王知道皇帝醒着,他是不会睡得,他睡不着。两年了,真龙天子寓居于乾元殿这方寸之地,已有两年了。裴启旬站在殿门口,扬眸望向被雪子掩映的鎏金宫匾。小时候,他们两个曾在这块匾下玩耍,启绍年幼,父皇便只责骂于他。
  裴启旬叹息一声,伸手轻轻托住三四片雪花。掌心刚刚感到沁凉,便化为水珠,留下的只是一丝水痕。
  “三弟,下雪了。”他迈入殿内,如是说道。
  ☆、第90章 驾崩
  第九十章驾崩
  清晨时分,皇帝坐于暖炕之上,一条锦帕掩在嘴边,伴着喉间的数声咳嗽,泛起熟悉的猩红。指尖触及茶盏,只觉彻骨的凉。自昨夜起,他身边就没了太监和婢子的服侍,这茶盏,当然是凉的。
  耳畔传来报时的晨鼓,他知道,天又亮了,只不过鼓声之中夹杂着兵戈之声,这意味着什么,裴启绍心知肚明。唇角勾起一丝弧度,皇帝竟是笑了。他等了两年,终于盼来今日。
  他掀开盖在身上的被褥,汲了龙靴,起身之时不小心带落了茶盏,砸在地砖之上,发出冷冽清脆的声响。他拖着身子,扯下一旁的龙袍,费力地穿着在身上。少了婢子的服侍,皇帝略有不自在,但总算勉勉强强地完成。将最后一根明黄玉带系在腰间后,皇帝喘息着,将朝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
  暖阁之内的梅花不知何时开了,幽香淡之又淡,却叫人神清气爽。他俯身轻嗅花香,冲淡不少病弱,精神为之一振。他缓步迈出暖阁,亲自取出宫门之上的门栓,扔在地上。费了全身力气,他终于将宫门拉开,随着朔风灌入眼帘的,还有满眼的甲胄,还有九重的宫阙,以及他心心念念的江山。
  他看着荣王的身影,数日不见,略显瘦削,只不过仍比不过他。“朕等这一天,等了许久了。”
  倘若他人见了这一幕,必曰兄友弟恭。二人相谈甚欢,似是毫无嫌隙,只是这般的平静之下蕴藏着怎样的波涛暗涌,二人皆是心知肚明。
  裴启旬看着穿戴整齐的皇帝,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总有那么一股子傲气,只不过这股傲气被他一再打压,一再消磨,已经变成了笑话。
  不远处,庄征自乾元门走来,手上托着金盘,上置杯酒二盏,清澈见底。不时有雪花融入酒水之中,谓之雪酒,亦未不可。荣王双手各执金杯一只,一杯给他,一杯给自己。他看着皇帝,笑道:“如斯美景,当有玉露琼浆相配。”
  裴启绍吸着冬日的凉风,似乎嗅出了一丝延祚朝最后的味道。荣王心中如何想,皇帝已是有数。他的病拖了太久了,久则生乱,故而留不得他。若换了他,或许也会如此吧。
  龙靴踩在雪地上,发出雪压厚实的声响。皇帝抚着汉白玉栏杆,兀自看着远处的宫殿出神:“你可还记得,你爬过乾元殿的屋檐?就在那。那时好像是崇元五年——彼时朕年幼,个子也不高,你便拉着我上了一旁的砖瓦,当然啦,换来的也是一顿责罚。只不过你替朕受了。”
  荣王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本是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此际已是被厚雪全然覆盖。
  崇元五年,彼时有皇子二人,相顾嘻戏于乾元门内,遇槐树逶迤,遂是攀援而上,游走于宫墙之间。帝见之,大怒,罚书五十。一人名唤启旬,一人名唤启绍……
  裴启旬闭眸思忖良久,想不到他仍旧记得那些往事。只不过昔日的乐园,今日俨然已经成为屠戮场!他长叹一声,沉声道:“二十多年了,你还记着。三弟……为兄对不起你,来世再与我为敌吧。”
  殿阶之下的束甲雄兵,面北而立,神色肃穆,似是赶着奔赴一场盛典。皇帝闻言淡淡一笑,接过他递来的酒盏,一个落魄天子应有的模样,他都有了。杯际相碰,发出悦耳之声,在这寒风凛冽之中,留下淡淡的余音。他自是知晓这酒中是何物,但饮下之时,并没有丝毫犹豫。死亡于如今的裴启绍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皇帝低头看向金樽,指腹摩挲着金杯壁,上头几丝镂花雕刻甚是精美。他这一生看过了许多梅花,都抵不上手中这一朵美艳。
  “来世?只愿各自安好,永生不复相见!”
  裴启绍虚浮地说完这几句话,一滴血忽然滴落在雪地上,与洁白的雪地形成鲜明的对比。之后接着一滴又一滴,自他唇际缓缓流淌而出,最终汇成一道乌黑的河。
  裴启绍像是被抽去了魂魄,手中的酒盏跌落在雪地之内,身子无力地向后仰去。他看到最后一抹余光,似乎是荣王眼角一滴晶莹的泪水。这便足够了!
  “长兄,还天下苍生一个盛世……太平……”
  两杯烈酒,都夹杂着同一味药引,只是拜中宫所赐,皇帝体内已是虚弱无比,故而此味药,只是将他体内毒物激发而已。
  随着二人碰盏饮尽,一人依旧,一人倾覆,裴启旬下意识地伸手拉住他的手,使其不至于躺在这冰天雪地之中。他听皇帝说完最后的话,直到完全没了声息,荣王方才抱着他起身,吩咐道:“传旨。凡自延祚七年起,见过皇帝病态,服饰过皇帝的宫女、太监,一律殉葬,一个不留。”
  龙驭宾天的消息很快传遍宫城,白色素帐覆盖了整个世界。皇帝棺椁已然安放在丹陛之上,京城九门响起丧钟二十七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四九城之上,哀婉久绝。裴启旬抚着眉头,艰涩道:“盖棺,发丧,设灵堂。本王要为三弟守灵。”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仿佛又呈现出彼时两个少年嬉戏于乾元门下,攀援门墙,游走在琉璃瓦上的情景……
  那天,也是大雪。
  此时没有旁人打扰,裴启旬默默地想,他这一生经历了太多,开疆拓土,拱戍帝国,为君王战于沙场,平添一身伤。起兵造反,拘囚帝王,挟天子以自重,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听起来风光,但他也失去很多,譬如当年的三弟,与当年的自己,皆是不复长存,空留一生长叹。
  更多的愧疚则是对于城澄。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然前生为国,后半生定当与卿相守。何须惊扰天下,他可以带着她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他们去看海,那里不再有战船连天,而是鸥鹭齐鸣,他们去看山,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他们去看荒原,听说那里的瓜果分外香甜,他们去看雪,比京城还要大的雪,就像他的城澄一样素净洁白。听说大齐之外都是海,海的那边又是什么?大齐之后是荒原,荒原之后又是何物?听说洋人的眼睛五颜六色,听说那里也有王室……
  等什么时候走不动了,他们就终老在田野上,看秋收冬藏,露结为霜。
  这是城澄想要的未来,也是他想要给的,只是现在,还远不是时候。
  皇帝走后,果然有一道所谓的遗诏横空出世,要皇后殉葬。只是皇帝早已沦落至山穷水尽之地,他的负隅顽抗,不过是无用的困兽之斗罢了。江山社稷都已拱手他人,一道殉葬的旨意无摄政王首肯,还有谁敢宣,有谁会守?
  依皇后当日的说法,是要将这上头的人改成宁妃,只是时至今日,宁妃乃是新帝之母,此事已是断然没有可能。皇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将殉葬的人改成妍嫔。妍嫔这两年早已病得不成人形,只是靠补药吊着命,如今叫她殉葬倒也方便,断了她的补给便是了。
  因着宁妃将和自己一道成为太后之事,苏临水心中颇为不满。她原本一直以为,摄政王和她一样看中二皇子,却没想到荣王竟因城澄的几句话,就当真立了四皇子。
  可她知道,如今荣王势大,已经不容自己置喙。她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伺机行动。
  雍定元年四月,春日。
  天儿渐渐的暖了,万物回春,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三月国丧已过,送秀女们进宫的骡车在宫城之外一字排开,好不热闹。叫人想起上一个十年,城澄刚刚从河间回京的时候,也是正巧赶上选秀。一眨眼的功夫,便是十年,便是一个朝代。延祚朝,终究是完完全全的过去了。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华年,也在弹指间逝去。
  去年七月,是城澄最后一次见大行皇帝。那时候他瞧着十分虚弱,但尚且有精神气在,还能同她置气,掷地有声地问她可知道他的心思。临走前,城澄悄悄嘱咐了乾清宫伺候的宫人,不要怠慢了他,叫皇帝好生养着,可他还是走了,走得那么突然。他才三十二岁,不过而立之年,说他只是”病了“,实在叫人难以相信,但却不得不相信。只因,将他送走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夫君裴启旬。
  自延祚五年,圣体便不大安康,还曾去了承德休养。当时朝中并无太子,叫荣王和奕王监国,顺理成章。可后来的这场宫变之后,皇帝是真的病了,还是不得不病了,明眼人心知肚明,不过心照不宣罢了。就像现今他的死,是真的因病而亡,还是……还是“不得不”因病而亡,心存疑窦的人大概不在少数。只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谁又会去寻那个晦气呢?
  除了她吧。
  她在皇帝灵前哭得伤心,不光是为皇帝,更是为曾经的自己。她知道自己给荣王丢了脸面,不仅如此,她还追问他大行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
  ☆、第91章 离情
  第九十一章离情
  荣王告诉她,病逝。两个字,斩钉截铁,足矣。再深究下去,除了与他闹个鱼死网破之外,大抵也没有旁的结局。
  城澄问自己,这会是她想要的吗?已经错了一次,难道还要错第二次吗。是以她适可而止,就像裴启绍的女人和儿女们一样,忽视一切的反常,假装他只是不幸染病,英年早逝。然后欢欢喜喜地迎接新朝,忘记天地间曾经存在过那样一个人。
  只是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她大概是真的累了。追求了一生的东西,不仅没有得到,反而被最不喜欢的东西所束缚。明道皇权,天下大业,又与她何干呢。这条路上,纵然有令人艳羡的尊荣,可亦有她至交好友的尸骨,昔日所爱的鲜血,还有渐行渐远的初心。现在一切已经尘埃落定,耽搁了这半生,是时候返璞归真,回到孟城澄原本应有的生命轨迹了。
  她想起崇元十六年,城澄遇到生命中的劫数,从此走向了另一种全然不同的人生。裴启绍带她认识了他的“阿姐”云归和“妹妹”云舒。彼时天真如她,只以为他们是真的姐弟,却从未想过有一日,他竟会将傅云归娶回府中。而傅云归也让城澄知道,以她的身份怕是连给他做侍妾都不配。父母皆是商贾便罢了,还是以经营青楼为生,正经人家都不会愿与孟家结亲,更遑论皇家。他是中宫嫡子,将来是要做太子的人,怎么会如他所言娶她为妻呢。
  大抵年轻便会气盛,那会儿城澄想着他既然骗她,那她便不要他了。天大地大,总有她孟城澄的容身之处。她说走就走,先南下几年,又回北方,去盛京和河间。期间遇到了很多人,有她的幸运,也有她的不幸。但不管怎么说,那一段行走在路上的日子,是城澄一生中最自由烂漫的时光。
  她出去那几年,不是没有给家里写过信,只是她居无定所,很少能收到他们的回信。等街坊邻居想方设法让人把口信带给她的时候,才知道娘亲已经不在了。她当即便从外地赶回京去,城澄还记得那一日,大雪铺天盖地地下着,她身着白色斗篷,几乎要被淹没在那片白色的天地中。
  紧赶慢赶,城澄狼狈地到了城门口,却被守城人拦住。他说,荣王殿下即将回京,他们奉命封锁城门,不许闲杂人等出入。那时她一心想着回家奔丧,为母亲操办丧事,哪里顾得上什么亲王。哪怕是皇帝要来,所以封了城门,她也要闯一闯的。谁知就在那时,宋府竟然来了人,帮她打点通融,将她放进了城。
  宋府,行霈,望之,她最好最好的朋友。那时候的行霈还没有娶妻生子,但老爷子已经在京城里扎下了根,还有传言说他要尚长公主。一个小小的守城士兵,自然不好轻易将他得罪。那日她没有见到行霈,但她心里头一直记着他曾经对自己的好。
  要说喜欢,其实也谈不上男女之情,只是难得志同道合。记得有一次他们去农田,城澄指着那片天地向往老年的生活。而他所描绘出的愿景,正是城澄想要的。这世上这般懂她的人极少极少,要是能抓住眼前这一个不是最好?可还是不行,他们太像了,狠不下心,又犹豫不决。难得决绝一次,还夹杂着世俗的牵绊。行霈还有宋府的老老少少,那么多牵挂。对她而言,做个孤家寡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她没想到会再遇到裴启绍,还犯下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可等她意识到错了,已经太迟。九年,她用了整整九年时间去修补这个错误,如今故人已逝,她也想松开她的枷锁,去看看她还未来得及看过的风景,过回她原本的生活。只是这一次,仍旧是独自出发,还是和王爷一起,选择权在裴启旬手上。
  城澄骨子里大抵是个悲观的人,就像当年和云舒说过的一样,无论他们对她多好,她都始终相信,在他们眼中江山与权势永远比一个女子重要。譬如裴启绍,他说他控制不了荣王,所以只能满足他——用她来满足他。如今呢,摄政王大权在握,阻碍他施展拳脚的皇帝已经死了。新帝年幼,根本斗不过他。在这个时候,他会放下一切,和她走么?城澄并无此奢求。
  但她和裴启旬到底夫妻九年,她不能像当年对裴启绍一样不声不响地就走了。就算要分别,也要好好地说再见。毕竟九年如一日的温存与呵护,她不是不感激。而他已成为长在她生命里血液中的一部分,难以割舍。既然选择权在他手上,她总要一问。
  荣王的书房前有一座人工湖,城澄依稀记得九年前也是这个世界,他叫庄征把她蒙着眼睛绑来这里,自己却跑出去看那波光粼粼的湖面,只留给她一个教人看不透的背影。九年后,她沿着这条石子路缓缓而来,却是怀着完全不同的心情。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她的喜怒哀乐,皆是为他。
  荣亲王府的书房不比别处,因王爷摄政之故,天下间大小政务皆是先报至此处,由他决定后再发明旨,故而守备之森严,丝毫不亚于皇宫。为避嫌,也因对政事不感兴趣,这里城澄甚少涉足,只偶尔叫忍冬她们送来一二汤羹。但今日亲自过来,却也未见丝毫阻碍,不及通传便进得屋内。只见裴启旬正背手立于窗边,背对着她站得僵直,不知在想些什么。
  虽知徒劳,但她仍是轻手轻脚地朝他走去。荣王行军多年,对声音极为敏感,想必早已听到响动。但他既不戳破,她便将这戏做足。上前踮起脚,捂住他眼睛,肃声道:“不许动!我是刺客!”
  他噙着一抹笑,也不转身,只是站在这春风扑面的窗畔。眼前一片漆黑,耳畔却偶尔听到清风翻书的声响,何等惬意。
  几丝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他听着她的话,不由一笑。能够在这里玩笑的,不是她还能有谁。
  裴启旬握住放在眼前的手,轻轻一拉,将她带倒在自己的手臂之内,承着窗台的高度就这么将她压在上头,也不睁眼,笑道:“本王且猜一猜,刺客长得如何?大抵是明眸皓齿,凝脂水滑,蛾眉宛转,绰约多姿。对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