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全书>书库>穿越重生>崇祯聊天群> 第358章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

第358章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

  只听他回答温体仁道:“他的手下,会比较多东江和朝鲜水兵,不全是他的老部下,这是其一。另外朕其实已经说过,这支新的水师,将参照大明陆军第一师的编制进行,每船都有监军,另外暗中安排些厂卫,再用些其他手段,朕不怕他有异心!”
  顿了顿,崇祯皇帝又说道:“李魁奇说郑芝龙击败了他,以后将独大海上,这事确实要防。就下旨给福建,令郑芝龙北上,朕亦要见一见这人。”
  温体仁一听,心中一动,连忙问道:“陛下是要将他先行拘押?”
  对于郑芝龙这种人,要拘押,甚至要杀他,理由多得是。而且朝中文武百官对于这样的人,都是比较轻视的。就如同嘉靖年间的大海盗汪直,就是被朝廷假意招安后干脆利落地杀了,并没有多少人会在意。
  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摇摇头道:“朕看情况吧,应该不会杀。否则他的手下很可能再度叛去,各自为盗,亦是为祸东南,这种情况并不是朕想看到的。如今他还未尝独霸之滋味,且眼下他还有红毛夷要对付,并未做到真正的一家独大。朕所设想的最好的情况,是朕令他再独自成立一水师,和李魁奇互为均衡,互相牵制。不过究竟如何,等朕见过郑芝龙再说。”
  温体仁听了,略微一想,便躬身拜服道:“陛下圣明!”
  崇祯皇帝稍微一想,便吩咐温体仁道:“卿可将此份奏章发于邸报,试探各方反应。另外暗中去旨何乔远,朕欲封其为户部左侍郎兼左都御史,坐镇闽地,总督浙、闽、粤三地,专职开海一事。着他先行准备,等时机成熟,圣旨便到!”
  想了想,他又再补充道:“着刘金生沟通何乔远,有事即报于温卿和朕知。”
  温体仁听得心中暗喜,看来崇祯皇帝开海的决心很大。如此一来,海税有了,如果真能达到那海贼所说数目的话,自己这个首辅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了。于是,他便拜服而去,按皇帝旨意,前去忙碌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咨询了户部,最后给出的回复是:这开洋通商事宜,该部既称不便,著照常禁之。为此,何乔远后来还上了一份奏章请开海禁疏,不过一样没有得到朝廷同意,最终抑郁辞世。
  崇祯皇帝在温体仁走了后,回想这个事情的经过,发现自己以前的印象似乎有点不对,至少对于明末海禁方面的事情印象不对。
  在他后世灵魂的印象中,大明禁海,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是东南海贸商人为了走私暴利而唆使朝廷禁海。然而,就明末这段时期来说,海上纵横的乃是郑芝龙集团。一如李魁奇所说,在原本的历史上,最为得利的也是郑芝龙集团,而不是东南走私商。
  对于这个时期,海上全是海盗,还有西夷。走私商人出海是要冒大风险的,除非他是海盗和西夷的后台。但从历史上看,郑芝龙的背后并没有明显的后台,他本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已。
  一如何乔远所说,禁海之策,其实是有损东南海商的利益。货物不能出海,不但东南沿海各省份之间的货物流通没有了海路而交通乏力,高了成本,少了利润。更关键的是,出海因为没有朝廷水师的护航,海盗多如牛毛,交保护费算是好的,更有可能连人带船都被劫走,这种就亏大了。
  这也就是说,至少明末禁海这个锅,让东南商人,或者说走私商人来背是有点冤枉的。之所以一直禁海,还是古之官员所奉行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政之策引起的。提倡开海禁,可毕竟做海贸生意的,只有十之一二才会成功,其他甚至连命都没了。这种事情要是被政治对手攻击,很容易威胁到官途的。
  也正是如此,何乔远在奏章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开海虽然有各种不好,为此甚至还举了读书的例子,但其收益对朝廷绝对是有利的。
  这其中,其实还点中了一个官僚阶层的要害。确实,开海对朝廷有利,但对个人并没有好处。因此,大明的大部分官员才不会做没好处的事情,做多错多,乌纱帽有没有危险才是他们最看重的。至于对朝廷有利,那又关他们何事?
  这样的事情,古今中外,其实比比皆是,不过明末特别多。大明的灭亡,这个原因占了很大的比例,实在是令人痛惜!
  崇祯皇帝想了一阵子,不由得暗自叹息,同时也有点警醒。对于开海所带来的好处,必须利益均沾。其海税收入,不能如何乔远所说,就用于闽地军费。
  对了,还有一点,何乔远用以前的例子说,万历年间开海后一年的海税收入,有两万多两。之前时候,或者因为白得这么一笔收入而高兴。但如今可不行,与李魁奇所说相差甚远。
  崇祯皇帝仔细考虑了下其中原因,其实也不难明白。究其原因,肯定是不少人偷税漏税所致。而这,或许是以后要重点严查的地方,也是开海后最大的难题。
  呵呵,虽然海盗那样收取保护费,可海贸还能让郑芝龙年入千万,从这足以证明,这商税收得太低,偷税漏税也太严重了!
  大明税收的国策,还是要从田赋上向商税上转移,减轻农民的压力才行!
  一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方才回过神来,不由得有点好笑。自己召了温体仁过来商议无主田地的事情,没想到说着说着就说到海事上了,结果海事有了眉目,这无主田地的事情,倒是忘得一干二净,呵呵!
  于是,崇祯皇帝不得已又召来温体仁,说起田地这个事情。
  温体仁闻言,亦是一笑。他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这无主之地亦可归入全国范围清丈土地范围。”
  崇祯一听点点头,这事之前就已经明确要进行的。因此,他追问道:“温卿,清丈土地之事可能实行否?”
  “陛下,臣和内阁同僚有过商议,宜以万历年间为依照进行,熟门熟路,有事半功倍之效!”温体仁显然已经成竹在胸,立刻回答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